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工作室 > 理论探索

语文人本教学概述

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1-06 07:32:37   您是第0位浏览者

 

杨邦俊语文人本教学系列之一: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 杨邦俊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究其根本是以塑造国民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为特点的国学教育。20世纪初,现代教育产生以后,语文教学形成一套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体制,选择一条以语言知识教学为主的工具化路径,用一般的语言文本教学代替传统的国学教育,逐渐背离“培德育才、教贤养士”的传统,丧失塑造国民精神的大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 语文界内部一直都在寻求自身的变革,产生一批有影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但由于对语文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这些变革几乎都属于语文学科内部的教学技术改革,没有真正着眼于培养人的教育实验,没有真正的人本教育变革。所以,不可能有本质的突破,改来改去,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面对语文课程的这种状况,语文界的前辈学者曾提出一些著名的改革主张。诸如,朱绍禹先生的语文教育民族化主张,刘国正先生的语文教育生活化主张。正是在这些前辈学者的指导和影响下,我们致力于人的培养,开启了语文人本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创立了语文人本教育理论,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语文人本教学体系。

 

一、    语文人本教育理论的构建

1. 语文人本教育思想的酝酿  1982年笔者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清代文学家、我国处世奇书、著名清言小品《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先生早年著书授学的桥西山馆旁任教,有幸读到王永彬先生早年读过的一批十三经的残本,由此开启了30年的经典阅读,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深的敬爱,也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重视育人的特点,孕育了最初的人本教育意向。1986年刘再复先生出版《性格组合论》,我第一时间买来阅读,第一次真正从理论上思考人的本质问题。这一阶段,对人学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萌生要把学生真正当人来教的具体想法。后来又接触到李泽厚先生著名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和“情本体”论,更加坚定了我的人本教育信念。

2. 语文人本教育的初步探索  1990年,调往宜都市枝城中学工作,在那里,我又用三年时间把学校图书室的一千多本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翻阅了一遍,对我国现代语文教学状况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京沪两地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更加激发了我对语文教学的深层思考,认为语文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重新定位。于是从1995年开始,把学生课外的语文学习放到课内语文教学同等的高度来规划,为学生制定课外阅读方案,精选阅读文本,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开展了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大量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改革实验,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1998年,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率领全国中语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众多专家,到我校考察,刘先生当场题词:“滔滔不息,必成江河。”此后,刘国正又多次撰文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媒体上点名介绍我们的教改经验。

3. 语文人本教育理论的提出 2000年我调入宜都市第一中学,正式开始语文人本教育理论的系统探索。在这以后的八年间,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吸收我国传统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人本教育体系,提出一套较为系统的人本教育理论。

(1)把人当人,让人像人,是人类教育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理想,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本然价值是语文人本教学的本质。2000年,我在第12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发表《语文教育人本论》,率先提出语文人本教育的主张。尔后,我又从人的生物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研究出发,探究适应和促进这些属性协调发展的教育途径,构建人本教育的理论。2002年完成《人本教育论》,该文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第八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同时,入选全国中语会编辑的《新时期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005年开明出版社出版。

(2)人的学习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其中有何奥秘,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顺应人的学习规律是需要借助实验手段才能完成的研究。这一环节耗时最久,长年的蹲守,细微的审视,旷日的玄想,前后长达十多年。我运用现在成功学、人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开展了大量的人本学习理论研究,先后对人的诵读、阅读、写作、探究等心理活动的奥秘进行了长期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相继发表《阅读的奥秘》《语感的奥秘》《写作的奥秘》等系列论文,顺应人的学习规律,提出人本学习的系统理论。

(3) 人本语文教育理论要大面积推广运用,需要通过课程实施。从需求上看,人本教学需要一种生态学意义的课程。我在对21世纪课程改革的利弊进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 2008年在第9期《教育实践与研究》发表《生态课程论》,全面阐述生态课程的理念,提出中间融合、边缘效应、加权效应、共栖效应、熵效应等生态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八九一二”法则、环境关联法则、生态平衡法则、生态增效法则等系列生态教学的原则,推出一套生态教学的具体方法,建立起人本教学的课程理论。

经过上述30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完成语文人本教学的研究,2012年,我在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语文人本教育》,形成系统成果。

 

二、语文人本教学体系的形成

1.语文人本教学方法的定型  在人本教育理论探究的这段时期,我们同时也开展了大量人本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借鉴中国传统教育的成功经验、参照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现在成功学、人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着眼于人的教育目标,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形成稳定、完备的教学结构,创立了语文人本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综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为目标,采用语文教学固有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进行人的教育。语文人本教学的要义可以高度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语文教学必须以 “育人”为中心,以培养和发展人为根本。两个基本点就是语文教学必须坚持自己的学科性和教学资源运用的多维性,采用语文教学固有的方式进行,利用多维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的做人教育。

2.语文人本教学形态的确立  人本教学的基本方法形成以后,我们又继续深入探索利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的形态、途径、方式和方法。先后在初中和高中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创造了一批经典案例。2000年在《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分别发表《语用型语文教学初探》、《语用型作文训练方案》,2001年又在《语文学习》发表《语文教学的人本探索》提出人本教学的具体方案、方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修正完善,最终形成一套以语文素质教育、文学教育、文化教育为主体的语文人本教学形态,使语文人本教学有了可资运用和评价的技术参考。

3.语文人本教学模式的创生  2002年,我在《教育科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发表《阅读互动论》和《互动性阅读概论》,正式提出人本阅读的互动理论和人本教学的互动性阅读教学模式,受到学界关注。随后,我又总结形成了语文人本教育的语感式讽诵教学、观照型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教学、参悟式阅读教学、涵泳式默读教学等方法,构建一套完整的语文人本教学体系。此间,我利用这些模式,在省内外执教了大量示范课和观摩课,形成一批经典的教学案例。其中,《中国石拱桥》、《胡同文化》、《漫话清高》教学实录公开发表以后,引起广泛关注,先后入选全国新课程培训教材和语文教师成长读本《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一线考察:语文优质课例篇》。

3.语文人本教学体系的形成  为了促进人本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在教学中运用,我们着眼于人的教育,立足于语文教学,想方设法开发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探究人本教学体系。经过大量实践探索、教学实验,总结形成了一套语文人本教学的完整体系,包括现行教材教学、传统文化教学、课外文学阅读教学、现实生活运用教学、地域文化运用教学等内容。反过来,又利用这套体系进行教学实践,形成大量经典案例。其中《论语全读案例设计及其思考》《地域文化进入语文课程的尝试》《社会生活与作文教学》《学校生活与作文教学》《家庭生活与作文教学》《“原生活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例说》等一批案例公开发表以后,全部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收入资料索引。

2014年“语文人本教学”获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下面我们将陆续介绍这套“语文人本教学”的方法和案例。

 

 

 

banner
  1.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网站管理登录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