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刊美文

【宜都一中学刊2020年第4期】第一编 物境解语(3)

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04-02 17:38:13   您是第0位浏览者

第一编  物境解语(3)

 

张祖华

 

“物境解语”写作者对花鸟虫鱼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物境”就是文中描写的景物,包括花、鸟、虫、鱼、山、水等自然景物,或者是由景物构成的有着特定意义的情境,宽泛地理解也可称作意境。“解语”即“会说话”。“物境解语”即对花、鸟、虫、鱼、山、水等自然景物以及由这些自然景物所构成的着上了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特定情境的解读,简言之,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大致是从植物、动物以及日月山水这三个方面进行的,这一编教学主要目的是了解作者如何从这三个方面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了解自然物对作者心灵的影响。教学计划三教时。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自然界大景如何做到小写以表达作者的人生感受

[例文探究]

月影风华

待月

临近中秋,我特别注意天象,盼望着中秋那晚能够天朗气清,让我一睹那优雅从容的满月。然而,连续几年,等来的不是玉宇澄澈,而是厚厚的云层。

如今,中秋又至。

今年中秋,我照例注意着天象,但老天仍同往年一样满面的愁容,黑云郁郁沉沉的,冰封的天空似乎坠满了黑色的泪珠。不过,我还是非常耐心地等待。我来到了河边,凝视着河对岸的山冈。老天一定会展颜而笑的,黑云会暗暗荡去,圆月会悄悄地出现。这样想着,我便在田埂上转悠起来,看那稻子上飞来飞去的萤虫绿光,听那草丛里唧唧的虫鸣,闻那桂树下幽幽的花香,顺手摘下柑桔林边的果子……

再转过头去仰视东方,黑云依然,天空一片惨淡。看来,今年中秋的月亮又要辜负我的一片苦心了。但我仍不死心,月亮是有灵性的,它会知道人们都在等着它,都在盼望着欣赏它超凡脱俗的风采。再等一会儿吧,月亮的光辉一定会洒满这片田野。

老天并没有成人之美,久等之后,仍不见月亮的踪影。忽然,我感到一些湿润的小点点打在了我的脸上,老天终于控制不住悲伤的情绪,落泪了。

我盼望等待已久的中秋月最终还是没有来,倒是把小雨给等来了,很有点郁闷。世上有些至美的东西并不是说你翘首盼望苦苦等待就能得到的。你痴迷于它,执著以求,很多时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罢了。

月出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决定到长江边看月出。

五点过六分,太阳还没有下山。天空一点云都没有,蓝蓝的。天穹四周近于地平线处,浸染着一圈灰紫色。江水,也是蓝蓝的。

我立在江边等月出。不见月影,只得坐在已渐枯黄的草地上听江浪拍打泥岸的声音,“扑——扑——扑——”。轻风在我耳畔拂着,发出细微的“呼呼”声。老鸦在江上飞旋逗趣,间或停在树梢顶上“哇哇”地鸣着。

月,还是没有出来。我面向长江对岸连绵的群山,目光慢慢地游移着,依然不见月的踪影。月的到来,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吧,于是我搬出了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沉浸到里昂提斯的嫉妒中。

我正品味着莎翁的故事,忽然耳边响起了一种“轰轰”的声音,我循声望去,一座海岛缓缓地漂移过来了。不对,那是一艘大船,从江水下游驶过来了,但它很快就淡出了我的视野。

只是月亮并不像大船那样急急奔来,它仍沉在东方灰色的天幕里,久久不肯露面。我扔下书上到河坡高处引颈而望,期望能看到月亮那羞涩的身影,可是,东方依然是一片灰色。

五点二十三分,太阳已悄悄地躲入西天的灰幔,淡白淡黄的月如一面圆圆的鼓,此时也从灰幔中偷偷地探出了身子。盘旋的飞鸟、行进的航船、匆匆的路人……没有谁留意那色光暗淡的月亮。

江浪翻涌着,江水还映不出月影。初升的月亮就像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鸡,稚嫩、柔弱。但它是新的生命,体内深藏着一种强韧的力量。

月由淡白淡黄转为淡淡的橘红了,江上出现了一条隐隐的亮线,随着波浪微微地散着碎花。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亮线渐渐宽了,红亮了。月,由橘红变成了白色,晶亮而有生气了。

月已升起,江面上远处的航标灯亮了,江岸边农家的灯火也次第亮起来。母亲在催我回家,我起身上了江堤,踩着自行车向着家的方向飞奔。

就在这时,那满圆的月亮好似长了翅膀的鸟儿,突然向我飞过来了。我在前面紧踩,它在后面猛赶,我走到哪里,它便追到哪里。我回到了家,它也追到了我的家,我进了屋,它便静静地停在了我家门前高高的柿树上。

孤月

人们常说,十五的月儿十六圆。十六的圆月,定然精彩。果然,中秋第二天,自清晨起,天边就没有一丝云彩。我想,今晚月亮的仪态和气质一定不会比十五的差。

到了晚上,月亮出来了,浑圆清亮。我对妻说:“我们赏月去吧!”她高兴地答应了。我们在月光下轻松地走着,很快就将小城的几条街道走完了。她说:“回去吧,月亮就是这个样子。”我说:“我还没看够呢!”

我真的没有看够,不,根本就没有品出月亮的味道来。小城林立的高楼遮挡住了月亮,大街上灿烂辉煌的灯火令月亮的光芒暗淡,挤挤挨挨的车辆和刺耳的聒噪声也早已将我的心情搅得一团糟。在城里赏月,太不相宜!

于是我提议到乡下走走。她说太远了。我说,好吧,你就在街上玩,那边广场人山人海,你到那边听听歌跳跳舞吧,那也很快乐的。她没说什么,就朝那人多的地方去了。

我因为想一个人安静一下,就撇开小城,向城外走去。七弯八拐之后步入了乡野,一切变得宁谧起来。此时,月亮已攀至高处,将清辉轻洒在旷野上,原本橘红色的光早已褪去,变得白亮起来。这轮十六的月亮,其光亮丝毫不比十五的差,照得整个大地如同白昼一般。黄色的乡间土路,灰色的洋楼,青色的瓦屋,以及远处的小溪、荷塘、石桥、竹林、青山……都看得清清楚楚。

农民已将成熟的稻子割了,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田里,我顺手拾起一株稻子,感觉那谷粒饱饱的。柑桔园里的果子沉甸甸地挂满枝间,羞涩地低着头,月亮照在滚圆的桔子上,反射出一种细微柔和的青光。小溪畔,青草深深,月光融化在溪水里,在草间漫流。草丛里有数不清的虫子在鸣叫。

我走在寂静的乡间小路上,踏着月光,踏着露水,踏着绿草。陪伴我的,除了月亮之外,就是隐隐的狗吠声了。这是一个异常静美的月夜。可是,我心中却升起了几许悲凉。不为别的,只为不见人来欣赏如此明亮柔美的月光。

我同情月亮的寂寞,我想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我何尝不是一个孤独的人呢?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关注着我的存在?有多少人能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我产生共鸣?在许多人眼中,我只能是一个异类。

我怅然地抬头看那一轮满月,虽然无人欣赏,它仍平和地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走着,优雅而从容,浩瀚深邃的天空就是它的舞台。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想到此,我的心宁静起来,就这样走下去吧!

 

思考

自然界中有些景如日、月等虽然大,但我们可以做到大景小写。所谓小写,指选择的角度小,切入点小,以小的点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种种不同寻常的感悟。《月影风华》里三篇小文章,写的是待月、月出、赏月时产生的不同感受,请用文中句子或自己话概括出三种不同的独特感受。

 

参考答案

《待月》:世上有些至美的东西并不是说你翘首盼望苦苦等待就能得到的。痴迷、执著于它,往往无结果。

《月出》:用心等待,美好的东西终会到来,给人带来愉悦。

《孤月》:人生世上,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都应平和地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优雅而从容地行走下去。

 

[类文比较]

春之声

春蛙

冬日,已是深夜。

读周氏兄弟译著《红星佚史》,已很疲倦。我想放松一下,于是出到了户外,沿着一条偏僻的小路行着。

没有月光,夜是一片昏黑。即便如此,我还能辨清哪里是农人的房舍,哪里是竹林,哪里是菜地,哪里是稻田,哪里是塘堰。四围一片寂静,所能感觉到的是草间那极细微的虫鸣以及远方隐隐传来的车声。

我在小路上踱着,欣赏着冬夜乡村的景色,内心只觉恬静无比。忽然,在静寂之中响起了两声“格格”的声音,我心里一震,这不是蛙声吗?不对啊,现在还是冬天,怎么会有蛙声?蛙们不是正在冬眠吗?可能是我听错了,现在无论如何是不会响起蛙声的。这样想着,我又仔细地听了一下,再没有听到“格格”声。

我依然不紧不慢地前行,欣赏着远近的夜色,想着刚才读过的书,想着白天里人们热热闹闹忙年的情景。忽然,耳畔又响起了“格格”的声音,连响了几下很快地就停了。过了一会儿,又响了几下。

我仔细辨别了一下,这是蛙的声音,不会错的,以往三、四月,在农村,常常是蛙声一片,这声音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听到蛙声,我虽然十分欣喜,可是,心里仍有几分疑惑。在冬天里听到蛙的叫声,这着实使人感到奇怪。

我又想,现在已是阴历腊月二十六,论季节,虽是冬天,但春已悄悄地来临了。这一段时间大家伙儿不都在忙着迎接新年迎接新春吗?蛙们虽然蛰眠于地下,可是,它们已经嗅到了春的气息。

在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不止属于人类。春,属于世上所有有灵性的生物。春,是所有灵性生物共同的向往和追求!

春溪

春,真的悄悄地来了,挡也挡不住。

山坡上,小小的刺藤,在那芜草丛里,很不惹眼,但细看去,藤条上已开满了粉白的花儿,在阳光下张显着她那微不足道但生机盎然的灿烂。藤花丛中,已有了一只小小的蝶儿,黄黄的,伸开了她那平平圆圆的双翅,轻盈地向前飞着,时疾时缓,似乎在探寻着什么。

沟坎边那疏疏朗朗的樱桃小树,已吐出了微红的花蕾,那瘦削已久了的李树,歪歪斜斜的,老枝上已生出了如豆的青芽。在沟坎的另一头,杏树的枝条儿在不经意间,已着上了一簇簇深红,那惹眼的深红在风中微微舞动。

山涧溪流欢快地蹦跳着,奔出了山谷。潺潺的水声惊起了枝上的山鸟,山鸟扑棱一声飞去了,打破了山的寂寞。浅浅清清的水中,小鱼儿在小青石间轻轻漫游,那惯于起早的山鸭,在平缓的水流里也开始了无声的起航。

从溪流的另一头缓缓地漂出了一条小船。船上有一位中年男子,手撑长篙。人们都在家里热热闹闹地过新年,他一个人在这静静的水上做什么?正当我疑惑之际,这位中年男子将小船泊在了水中央,跟着,他弯下腰,不紧不慢地提起一张网,看准水面用力地将网撒了出去。一瞬间,网,圆了。

夜已降临,山雾渐渐地从松林边围涌过来了。山坳里,农家的灯次第亮起来。仰视深蓝色的天空,星星也慢慢睁开了眼。

春,真的来临了。

春雨

吃完晚餐,我对妻说:“走,到外面散步去吧!”妻看看天,说:“外面下着雨呢,今天就不去了。”

外面确实正下着雨,妻说不便,那就不勉强她了。我只好一个人撑着伞步出了家门。

大街上白的黄的灯光早已亮了,树的影儿清晰地印在湿湿的地面上。雨,并不大,淅淅沥沥地下着。马路上,车一辆接一辆地在雨中狂奔,刺耳的喇叭声此起彼伏。广场这边人虽不多,舞曲却照放不误,强劲的音响似乎要将整个小城掀翻。

这样的环境,于我是很不相宜的,我喜欢清静。于是,我选择了一条比较偏僻的小路慢慢地踱去。雨点“嘭嘭”地打在伞上,感觉就像撒落地面的细小的黄豆子,声音十分清脆。马路上汽车的轰鸣声消失了,广场上狂躁的舞乐离得很远了。

一个人在雨夜,撑着伞,无忧无虑地行着,静听小雨敲打伞面的声响,这确实是一种特别美妙的享受。此时,手机关了,没有人打扰我,我感到了独行夜雨的佳趣。

记得周作人曾在《苦雨》中写道:“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欸乃的橹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

周濂溪曾写过一首《夜雨书窗》:“秋风扫暑尽,半夜雨淋漓。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恰似钓鱼船,篷底睡觉时。”

以上两位先生都认为听雨有一种特别的情趣,带给人的是一种悠然,一种愉快。此时,我行于这偏僻的道上,有雨声作伴,足矣。

听雨,我不会有少年飘泊者的江湖离愁;听雨,我不会无端地生出忧郁和感伤;听雨,我不会莫名其妙地狂躁不安。在我看来,听雨就是一种思想的过滤,是一种情感的沉淀,能让我浮躁的心态趋于恬静,归于平和。

我独自撑着伞,静静地听着那如梦似的雨声,在偏僻的小路上慢慢地行着,忽然就找到了一种平日里寻觅已久的感觉。

 

思考

同是春天,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春之声》里《春蛙》《春溪》《春雨》分别写出了作者在不同情境下怎样不同的美好情味?

 

参考答案

《春蛙》:美好的东西不止属于人类。春,属于世上所有有灵性的生物。春,是所有灵性生物共同的向往和追求!

《春溪》:春来后大地万物的欣喜。

《春雨》:在作者看来,听春雨就是一种思想的过滤,是一种情感的沉淀,能让人浮躁的心态趋于恬静,归于平和。

 

[迁移写作]

假如你有观日看月赏星的经历,请选择一个角度试着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字数不过800。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请增加一次这样的人生体验,相信,你会有惊喜的发现。


  • 相关新闻
banner
  1.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网站管理登录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