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刊美文

【宜都一中学刊2020年第3期】凝血的忧思 ——读《苔痕青青》

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04-02 10:20:58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凝血的忧思

——读《苔痕青青》

 

张祖华

 

山中有人寄书来,原是同道教书人。

这是一本校园散文集——《苔痕青青》。开卷不觉莞尔,本色文字里,透着轻松,幽默,读着读着就沉重了,苍凉了。

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个草根知识分子深虑时患的眼神,感到了一个乡村教育人凝血的忧思。他笔下的村庄,呈现得如此真实,如此惊心。乡土的沉沦,乡情的异化,教育的荒芜,人心的变化,无不真切地告诉我们,乡村在巨变,已不再是诗意的所在,宁静的桃源。

他这样写 《人情》:“有人四年三桩事,有人三年四桩事,有人年年无事找事。有人恨不得母猪下崽鸡抱窝,也请一回客!家底单薄的人家,为情所迫,有点喘不过气,进门送恭喜,心里牙痒痒,恨不过!”今日乡村,人情寡淡,攀比盛行,人心异化不堪。金钱的迷魂阵,人情的乱麻丛,裹挟着底层的人们。幸好有识之士正在觉醒,大刀阔斧治理着人情风,意在重建乡土人伦,重兴乡风文明。

他这样写村人,“古哥没读什么书,一身江湖痞气!可是朋友遍天下,三教九流,红黑两道,玩得很是慷慨潇洒!”在“我”心里,这个山里娃已经异化扭曲。表面风光,不停蹦哒折腾,“终究还是狗肉难上正席”。古爷对“我”说:“你古哥虽然混得开,到底还是没文化的粗蛮人,只会撒钱,搞关系,换女人,整日的花天酒地!我就怕他跑偏了,出问题!”如古爷所料,古哥最终出事。古哥结局是悲惨的,他失去了敦厚纯朴的乡村文化的滋养,失去了心灵的根。

《家丑》写的是异化的亲情,李婆婆老伴死后,她“成了一只瘪气的皮球,在三个儿子的门前,来来去去,就是进不去”。“有时候在老大屋檐前闷坐,有时候在老二门前发呆,有时候进老幺的牲口棚里,跟鸡鸭牛羊们长篇大论。邻居说,这婆婆,儿孙满堂,却孤单一人”。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悲凉不已。

《人情》中的老张头的故事,也让人扼腕叹息。他本“儿女双全,却独自生活多年,像个孤寡老人”。老人牵牛上山翻下山涧,昏死半天。村人将老人急送医院。村长给老人儿女打电话,竟惹来一通劈头盖脸的教训。村长不计较,预垫医药费,安排人护理,以呼吸机维持生命等待儿女。可儿女回来竟然是这样一串反问:“是谁签的字?谁同意的手术方案?这么个破医院也敢干大手术,我看你们是挣钱不要命!几十里山路颠簸,为什么不打120?弄个轿子抬下山,伤得这么重,怎么经得起折腾?你们医院和村里,都跑不了责任,这是不拿人的命当命……

《抽旱烟的母亲》读来更是戳心。阿黑眼睛里,自己的母亲“不像个母亲,倒像个长工和佣人。一天到晚,灰头土脸,不是在田间,就是在猪圈,除了劳作,就是劳作,而且,还抽旱烟喝白酒”。同学上台念作文,“听到人家母亲,有的温柔美丽,有的慈爱贤惠,阿黑心里充满了爱慕嫉妒恨。为什么人家的母亲,都有母亲的样子,我的母亲不像母亲!”老师找他谈话,他喷出的全是母亲的不是。

老师以亲历教育阿黑不可恨母亲。阿黑“像被什么电了一下”,似乎有一点觉醒。

当不懂规矩的母亲兀自闯进教室,把一个蓝包放在讲桌上,煮熟的鸡蛋滚出来,在讲台上旋转不停,阵阵哄笑声里,阿黑“无法呼吸,痛不欲生”,他“手忙脚乱,收拾了残局,拉起母亲的手,飞跑下楼,走出校门,指着马路怒吼:‘滚!’”

读到这里,我沉默良久,仿佛整个世界都黑了,周身全是寒冷。

我们乡村怎么啦?我们的教育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阿黑心里得了什么病?值得我们教育人深思追问。

在《一条大路上高山》里,作者借文化不高却正直而有头脑的明哥的话,说出了自己对教育的忧患:“如果光是教聪明,得高分,孩子们长大,一个个我字当先,心胸狭小,眼光短浅,没有国家集体观念,没有感情,那咱们国家社会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当《古爷》里的古爷力主学校教育培养出“大人物”,搞出“大动静”的时候,“我”说:“我们老师,只负责培养规规距距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出不出人物,那是天意,我也不打包票的。庄户人家的孩子,只要品行端正,肯做事,会做人,不败家辱祖,孝敬父母,有碗饭吃,就谢天谢地,还想出人头地咋的?”作者用很实在的语言道出了教育必须教人做人,这是教育根本。

遗憾的是,应试教育下的乡村教育也是一言难尽,诸多缺失令人忧心。作者人在讲台,不是给教育界涂脂抹粉,极尽歌功颂德,而是以一种鲁迅式的笔法,直面教育现实,直指教育界的种种病象,试图引起人们的注意关心。

在《苔痕青青》里,城里女孩儿青青,和四个小伙伴带着情怀和浪漫,投进大山怀抱,开始了教育之旅。她们将现代理念融入教育生活,给沉闷的山区校园带来蓬勃生机。然而,她们的新作派却引起校长的焦虑:上个语文课怎么就出那么多花把戏,又唱又跳,还自个打花脸演戏!一堆女娃追着男老师到寝室,问的什么问题?搞什么生日party,成何体统?弄个蛋糕把脸搞得脏兮兮。写个作文咋还上了山,钻了洞,下了河,摸了鱼,安全出了问题算谁的?半夜三更电脑咋还开着,到底是在搞学习,还是打游戏?个别班级学生恶作剧,下了英语课还讲英语,厕所门口碰了老师也飚一句,这是挑衅还是调戏?把唐诗宋词也翻成英语,还不是糟踏我们的文化么,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上个英语课,不背单词,看起了泰坦尼克号,他们就不晓得有些画面少儿不宜?

校长开起会来也有点诡异,罗列学校十大危机,警戒青年教师不可误己前程,误人子弟。青青们“讨了个没趣”,沉默了。年轻教师的“规规距距安安静静”,非但没有引起校长对自己扼杀教育个性、教育生机的陈腐僵化的办学思想的警觉和反思,反倒让他生出了一种“超级自信”。他在全校教师会上狂吐“豪言”:“学校要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要上台阶建特色创品牌,杂七杂八高高低低的树一律砍去,不像样子的花花草草,一律打灭草剂;该硬化的地方都硬化,走遍校园,要脚不沾泥,目光所见,要整齐划一!校园不是公园,不是休闲地,是流汗的地方,是拼搏的赛场,不能容许师生,一个花,一个虫,蹲在那儿看半天!个别老师养些花花草草,我看也没多大意思,又费时间又费精神,我们是管学生的园丁,不是侍弄花花草草的园丁,玩物丧志可不行!

校长一声令下,寄托着全校师生感情,代表着学校精气神的大青树被“刽子手”们残忍地锯掉了。泉池填平了。几块被孩子们溜得光滑的天然石不见了踪影。那条叫阿黑的小狗,也被逼得没有了呼吸。校园建了水泥的假山和平台,摆了一长溜水泥的花盆。放眼校园,只见一片灰茫茫的水泥地,插了不锈钢牌,文化墙上,写满了路线方针,发展规划,近景远景,还有大小领导合影,往圣先贤关于教育的言论……

在教坛上碰得头破血流的青青黯然离去,作品最后写着:“青青的眼泪,无由来的,大颗大颗,掉下来。红的血,清的泪,滴在苍苔,如水墨沁在宣纸,无声洇开。”

文中的青青在流泪。我想,每一个真爱教育,有生命感觉的人也会流泪的。教育的目的是催生生命,尊重个性,而不是扼杀生命,抹灭个性,一所校园,不管其形式做得如何有声有色,如何花哨热闹,如果失去对生命的爱与关怀,失去对个体的理解和尊重,校园便失去了灵魂,就会沦为政绩的展示区,智力的训练营。

难能可贵的是,在痛陈现实的缺憾和教育弊端的时候,作者更能自我反思与剖析。在《欠您一声对不起》中,不羁少年阿雄逃学,“我”一路追到他家,得到的是一碗黑乎乎黏糊糊的蛋炒剩饭的待遇,初为人师的作者深感屈辱,气急的他口不择言:“叫你儿子上学是正经,初中都不读完,一辈子下贱,一辈子穷光蛋!保不定落个断子绝孙!”不久以后“我”了解到这个家庭背后的贫困和苦难,意识到自己的轻狂,这一幕化为“生命里‘无法承受之轻’,成为永久的悔”,“无论我人在哪里,是穷是富,是高是低,我心里都有一块搬不开的石头,都有一笔还不了的老账”。

“我”对阿雄妈妈伤害是重的,不过,更重的是自己。作者写:“一种从未有过的羞愧和悲哀涌上心头,压迫着我的灵魂。我也是一向标榜自己心向弱者,笑傲强人,看不得人间欺凌和不平。自己也是边缘弱者,哪想到却在浑然不觉中,伤害着比我更穷更弱的人。不读书,就‘一辈子下贱’么,就该断子绝孙么?这就是跳了农门,跻身所谓知识阶层之后,我潜意识里的鄙夷和轻蔑么?”将骨子里思想的黑暗毫无遗漏地抖出来了。这是一种灵魂的拷问。作者能真实而细腻地写出自己心灵的黑暗并进行深切的反思,实属不易。

毋庸置疑, 一个心胸狭窄、缺乏明亮正气的人无论如何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作者反思文远远不只这一篇,像《收礼记》《毛子》《天坑坡旧事》《我和我的放牛班》《叫我名字不打雷》,篇篇读来,深沉痛切,发人深省。

在深剜乡村种种病象以期引起读者思考的同时,作者也满怀深情写出了看似荒芜园地上的一束束明亮的光,给了读者极大的欣慰和鼓舞。

想来作者将整部散文集取名为“苔痕青青”,是大有深意的。“青青眼里,这山里学校,并不荒凉,反倒处处诗情画意。”“绵绵阴雨里,一个星期就有青苔爬上来,细细的,嫩嫩的,绒绒的,青得逼人眼晴!”“古代诗人笔下的青苔,也一时间在她脑海里鲜活起来: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微根如欲断,轻丝似更联。”文尾又写在青青老师忍痛准备离开那所山区学校的时候,忽然“在坚硬的灰白的水泥台阶上,她看到了青青的苔痕!嫩嫩的,绒绒的,丝丝缕缕,细细密密,绵绵无尽。哦,空山新雨后,它们又重生”。作品以“苔痕青青”为题,文中文末多次写青青之色,显然作者是有意识地赋予了青青以特别的象征意义了。虽然僵硬灰白的水泥强压、扼杀着生命和个性,但是,真正有个性的生命是灰白、僵冷的无生命的东西压不住的。即使一时被压住,它也会暗暗生长。尽管最初只是那么一点,但最终会绵绵无尽,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生命的苍翠和碧绿。

作者对青青寄寓了非常的感情,他特别自信地认为,只要青青存在,教育就有无限的希望。这种写法,确实很鼓舞人。《苔痕青青》这篇散文里的青青老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是极富青春活力,极有创造性的理想教师的代表。我觉得文中的无数个“我”,就是一个典型的青青式老师,他的思想很好地体现了尊重生命、尊重个性、追求民主、追求自由、追求创造等现代教育的理想。作者不仅写出“我”本身的青青式的教育理想,而且将青青式的教育理想寄寓在许多普通、优秀的教师以及关注教育的人身上了。像《我的眼里只有你》中那个没跟家人商量就自个儿跑到山里当孩子王的阿曼,像《对面的女孩》中的小芳,像《老师》中的那个王老师,像《天坑坡旧事》中的那个烧锅炉的王老师,像《他的学校在云上》中的那个叫阿兰的女子以及那个叫安静的男子,还有像《一条大路上高山》中的那个明哥,等等,都能看到青青老师的灵魂和作派。作者笔下有无数个青青老师,就像水泥缝间的青青草,在顽强地挣扎着,健康地生长着。

这些青青式老师,是健康教育的魂,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也是我们教育真正的希望。

                                                2020年4月22日晚


  • 相关新闻
banner
  1.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网站管理登录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