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生物组 > 学科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0-19 00:00:00   您是第0位浏览者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

湖北省宜都市一中  杨邦宏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学科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个性都得以充分发展。这就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课堂负担。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基础的教学设计工作,就必须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种“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已在基础教育界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学案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监控,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和学法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分组讨论交流、精讲释疑、练习巩固;教学策略主要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讨论、释疑、练习,达成教学目标。
1、学案的设计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它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如何设计好“学案”呢?“学案”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1.1学案设计具备的特点
1.1.1主体性
学案设计必须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拉,做学习的主人。
1.1.2探索性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1.3启发性
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1.1.4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1.5层次性
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1.1.6创新性
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2学案设计包含的基本要素
1.2.1学习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1.2.2重点和难点
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1.2.3知识结构
用网络的形式展现知识系统,便于宏观、直观的了解。
1.2.4学法提示
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
1.2.5学习过程
包括相关知识链接、预习、学习探究、反馈和展示、启发点拔、作业等。它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详尽而又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1.2.6考题例析
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以什么形式、题材、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1.2.7热点聚焦
链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热点与热点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1.2.8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学案中的基本因素,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题目,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
1.2.9课堂小结
让学生来总结所学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都包含以上因素,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学习的具体实验进行适当增删,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力气,力求科学有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课程内容等实际来进行设计。
2、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2.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案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带着教师的要求对教材进行自学。
2.2学生自学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有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划划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觉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5练习巩固
练习巩固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学案导学应注意的问题
3.1使用学案导演的教师应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一体化
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这是因为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面向广大教师和所有的班级设计和编制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次备课的一般步骤是:钻研课标——分析教材——研究学案——参与集体备课研讨交流——个人在学案上备课。钻研课标,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则主要是了解教学的内容、知识体系结构、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基本的教学方向;研究学案主要是对学案的解读,理解编写设计的意图,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方法措施是否恰当;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参与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中与老师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达到共识后进入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步骤。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主要是:(1)修订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2)修订教学步骤中不恰当的教学环节;(3)修订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方法;(4)修订问题设计中不恰当的问题;(5)增减相关的学习内容;(6)增减有关的练习或作业;(7)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8)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学案,将学案变成自己的教案。总之,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一体化。
3.2学案导演中要有效落实教师的导
3.2.1指导学生自学
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3.2.2引导学生的交流
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
3.2.3诱导学生的质疑
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诱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3.2.4引导学生的小结
要善于通过对学生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3.2.5辅导个别学生
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3.3学案导学中要有效开展“师生互动交流”
所谓“师生互动交流”就是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提问讨论学案中的导学问题,对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导学问题,教师只需在提问讨论过程中明确肯定学生的自学结果,并给予表扬鼓励即可。对于重点问题应重点提问,重复提问,反复感知,加深理解,当堂掌握。对于难点问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思维方向,利用学生的集体智慧得出正确的答案。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有待激励的学生,把导学问题中简单的重复提问的问题留给他们,迫使他们调动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变依赖观望为积极投入。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问中上中等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通过肯定、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或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更加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3.4开展学案导学要处理好“先学”与“后教”的关系
“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以学定教,决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下去,而应根据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重新确定教学内容。要更有针对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2)以教促学。这里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教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学的情况的检查、检验,更清楚地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特别是个体的差异。其次,课堂的教学是学生课外所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3)改变教学方式。当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对课堂内容一无所知,完全陌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构基础,要打破压抑、严整、呆板的旧课堂常规,创设认知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生动互动。从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
3.5学案导演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5.1培养学生敢于自学的习惯
教师要善于结合学案预习的任务,对预习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对预习方法进行指导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善于按照学案预习课本,学习有关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学习新课的知识准备,并在自学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3.5.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案导学中,要善于利用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的问题设计,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上拓展,积极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思考的习惯。
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组织,让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感到有自己的位置,让每位学生都有话语权,积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乐于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3.5.4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
充分利用学案中的反馈展示,引导学生对学习中的知识获得、方法获得和疑难困惑等进行及时反思,不断发现自己的成功、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逐渐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3.6学案与教师的关系
学案是每一位教师参与制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理解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基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情确立新的具体培养目标的体现,是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载体,是教师将科学的方法、技巧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方案。因此,教师应积极的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和掌握学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参与编与、修订和完善学案,真正把学案变成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的方案。同时,要充分理解把握和使用好学案,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有效性。在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学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多变,兼容并蓄,不断研究与创新,多方收集资料与信息,反过来再用于指导学案的修订与完善,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修订完善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教师在编写、使用、修订与完善学案的过程中,自身得到锻炼,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学案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3.7学案与学生的关系
学案顾名思义是学生学习的方案,使学生全部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方案,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指示着学习的路线、方向和基本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路线图去实践、去探究完成学习的全过程。但他不是死的教条它规定的只是基本路线、基本方法至于学生学习的速度、深度、广度以及学习的策略和具体细节。完全应该由学生自主,路线确定以后,路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案只是个工具。
学案是学生的另一位老师,无声却有形。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案给学生的指导更直接、具体,学生接受和运用这个指导的自由度和实效性更强。学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研究空间更自由更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交流空间的约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得以充分体现。
学案给了学生路线和方法,也给了学生思想和态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了基础。实践者最有发言权学生在长期使用学案的过程中会有新的感悟,产生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老师可以作为学案修改的重要依据,使学案不断的完善与科学,因此学生既是学案的使用者又是学案编制的参与者。
“学案导学”的实施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革新,它顺应了我们人类的认知规律,无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由于我们还处于探索、实验、尝试使用“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阶段,很多老师对“学案导学”这种模式还心存疑义,老是有种不放心的感觉,只要我们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认真编写好“学案”,在实际操作中科学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 相关新闻
banner
  1.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网站管理登录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