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03-15 15:07:00 您是第0位浏览者
研读社会热点 探索答题方法
武汉外校特级教师 翁友娣
【试题回顾】
近三年政治科目试题遵循《考试大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与规定,坚持了知识与能力并举,以考查能力为主的方向。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各部分考查分数分布基本合理。
文综试题的综合难度呈现“简单拼盘———复杂相间———学科内综合为主”的特点。去年的文综政治试题题型稳定,难易适中,区分度较好。特别注重考查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重视考查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命题更趋成熟。
去年政治试题的特点:
1、基础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考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源于教材的内容占70%以上,问题的解答仍然以学科主干知识为支撑,设题灵活。
2、人文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本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第30题丛飞的人生价值,以团结互助为荣,充分体现了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背景材料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反映社会热点。第24题汽水瓶的循环利用,第25题的创新精神。
3、开放性和收敛性的统一。
开放性的题目,如38题的第(2)问,“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回答既有直接从材料一、二中提取的信息,也有运用考点知识谈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容;既要求运用课本知识作答,又要求联系材料问题实际。
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
考纲对能力的要求很高,提出“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的内容。这是适应国家教育发展需要,选拔创新型人才,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这个变化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标志着“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的成熟和完善,是高考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考试大纲对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要求(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特别注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及其变化。
二、认真研读教材。
教材是根源、基础,考题中70%以上是源于教材。备考70%以上的时间应放在教材上。
三、研读社会热点,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今年应关注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关注民生、民权、民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关注科技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关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关注区域经济的调整;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关注惩治腐败和党风廉政问题;注意防范金融风险,调控、管理房地产市场,加强社保资金管理;推动垄断行业改革;弘扬民族文化等等。
四、遵循备考规律,扮演“织女、渔夫”。
第一,以考纲为内容,以教材为依据,搞好考点复习。
在全面复习基础上,要掌握重要考点,突出主干知识,注意核心概念,做到“点成线,连成面,结成网”,当好“织女”。要进行知识梳理,科学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树”。
第二,热点专题复习。
以热点带考点,从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疏理板块知识和专题内容,当好“渔夫”,整合信息,掌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
第三,加强文综模拟训练,突出对知识、能力、方法、信息整合等方面的训练。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踩点能力,提高解题的应试能力。
第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规范答题、合理安排时间。
五、善抓“点、线、面”,理清学段脉络。
抓点是指抓考点、热点、重点、难点、结合点、切入点、踩分点。抓考点,夯实基础;抓热点,才能很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抓重点,做到复习有的放矢;抓难点,才能获得加分点;抓结合点,才能做到知识融会贯通;抓切入点,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抓踩分点,才能获高分。
抓“线”和“面”是指经济常识抓脉搏,以市场经济为核心;哲学常识抓网络,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干;政治常识抓线索,以国家问题为中心。
如经济常识抓脉搏:经济常识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且疑点也很多,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经济常识的“脉搏”,理清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一个观念”:”资源节约和资源配置”的观念。
经济常识所讲的资源即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信息等。资源节约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社会发展模式。
资源的配置是指人们合理使用资源而做出的安排。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价值规律就是资源调节规律,合理配置资源可以给商品生产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财政、税收、银行都是分配资源、调节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管理部门,目的是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两种手段”:“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
3、“三种动力”:改革、创新和开放。
4、“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5、“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6、“六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哲学常识抓网络: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常识抓线索:国家,民主,政党,民族,宗教,国际社会和对外关系,以国家为中心。
六、探索答题方法,当好“神枪手”。
选择题解答:
选择题的能力要求高,区分度较大,要提高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必须从题干和题肢两个方面提高驾驭能力。
第一,要认真审查题干的规定性,按题干的要求鉴别题肢。
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也不外乎三部分: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
需要注意:一要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二要读短长题干,概括大意;要读长短题干,精析内涵。三要抓住设问中的“导语”。所谓“导语”就是题中影响题意理解和决定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主要存在于题干的设问中:如“这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
第二,认真审查题肢,并在与题干规定性中淘汰题肢。
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题,其题肢的迷惑性是比较强的,常见的而又不能选的题肢,有以下几种情形:①题肢本身是一个错误观点,或者包含着部分的错误观点。②题肢的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要求无关。③题肢的观点不是在回答题干的规定性要求,而是在重复或变相重复题干的意思。④题肢含义的外延小于题干规定性要求的外延。
主观题解答:
一要夯实基础。主观题意考查对教材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整合、构建答案,都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
二要广闻博识。答好主观题必须关心时事,关注党和国家最近出台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
三要思维活跃。平时学习和做题时要培养求新、求异、逆向、横向等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迁移能力和衍生能力。
四要独立思考。平时学习和做题时,坚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的原则,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突破教材的现成结论,坚持科学发展观。
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认真审题,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与背景材料、现实情景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材料观点化,观点材料化,材料观点一体化。